【誤(勿)把味精當美味】
寫作課的課後作業,目前交出十五篇文章,我來回修改,同學最多改了三遍。
累積的文章總字數,包括原稿跟修改的版本,一共四萬字。
一段一段調整,逐篇提供問題與建議,同學收到後再修改調整,我再根據修改的文章檢視,再做細部微調,請同學比對差異點。
來回調整、改寫再改寫的過程中,就是思考力的練習。
有沒有扣緊主題?段落主題清楚嗎?段落之間的邏輯關聯有沒有卡卡的?開場有點明主題嗎?跟讀者的關聯性是什麼?結論有沒有畫龍點睛的一句話?
寫作不是加味精,而是把思考根基打得更結實。
味精文初嚐新鮮有趣,但是很快就膩了,很像粗魯的叫賣文,強拉顧客上門,熱鬧一陣子之後,發現味道千篇一律。
那鍋濃郁好湯,還是要靠自己好好的燉,細細的熬。
煮成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好湯,識貨的讀者才會上門。
懂得熬高湯的方法,運用時間等待,再用高湯原味為更多文字料理添味,書寫更多主題,篇篇都是屬於你的獨特文章。
如果只會加味精,讀者就沒有忠誠度,因為到處都是味精文。